为“安徽智造”建言献策

2017/3/28

近年来,我省智能装备、新型显示、智能终端、智能语音、新能源汽车、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,“安徽智造”已经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新动力。如何进一步提升“安徽智造”的品牌,深化其内涵,更好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,我省政协委员对此展开深入调研,积极建言献策。

构建机制营造氛围 弘扬“工匠精神”


“‘工匠精神’是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、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、用户至上的服务精神。中国制造要转型升级走向中高端,离不开‘工匠精神 ’的支撑。 ”省政协委员高宗宏认为,当前,一方面是出国购物、海淘热,另一方面是实体经济销售冷,其重要原因是我们在产品质量和品牌形象方面与国际一流存在差距,中低端产能过剩、中高端产品不能满足需求。迫切需要弘扬“工匠精神”,让企业对质量精心打磨,对品牌精心呵护,让企业职工对工作一丝不苟、精益求精、追求卓越。

高宗宏委员建议,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,加大对技师学院的投入与指导,构建科学合理的技术工人培训体系。深化校企合作,探索建立新型“校企共同体”,搭建起技能人才成长的“立交桥”。推广订单教学,为企业生产经营和创新培养人才,让学校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和人才培训,推进产教融合。同时,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政策,让技术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在政治上有待遇、社会上有地位、经济上有实惠、职业上有保障。加快改革职业资格证书制度,健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。落实好对取得高级工、技师职业资格的全日制高级技工学校、技师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补贴政策,探索建立技师、高级技师津贴制度。鼓励企业给予高技能人才股权、期权等多种形式的奖励。

“发挥好舆论的导向作用,广泛宣传‘工匠精神’,持续不断地为工匠发声、为工匠正名,让工匠享有尊重和礼遇。 ”高宗宏委员提出,以 “五一劳动奖章”“政府质量奖”“青年技术能手”“大国工匠”等评选为契机,对优秀工匠进行表彰,鼓励企业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技能大赛活动,努力营造尊重劳动、尊重技术和关心支持技能人才成长的良好氛围。

加强核心技术研发 建立示范生产线


“自主创新能力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础,要加快构建政产学研用创新体系,形成协同创新的模式来支持智能制造技术的研发。”省政协委员叶萍建议,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,重点支持深度感知、智慧决策、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、工业机器人、3D打印等智能制造装备的开发应用。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,完善我省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,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,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利用。

“支持创建智能制造示范基地,鼓励重点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,建立一批智能化生产示范线,强化示范推广应用。 ”叶萍委员提出,设立“智能装备和产品优选名录”,鼓励企业采购“智能制造优选名录”内的装备和产品。大力推进自主、安全、可控的智能装备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,对申请国家、省里支持项目,其采用的自主、安全、可控的智能装备占比不低于60%。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,推动行业发展。加大智能制造产业扶持,积极争取国家支持,整合财政产业扶持资金,扩大工业投资综合奖补资金规模,加大对传统企业进行智能化技术改造投入,成立智能制造产业风险投资基金,引导各类天使基金、风投基金投向智能制造企业。

发展工业机器人 打造智造新名片


随着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,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从无到有、由弱变强,工业机器人产业集聚已形成一定规模,产业链日趋完善,龙头企业快速成长,产业集聚初具规模,工业机器人本体产销量位居全国前列。

“成绩固然喜人,但仍然需要清醒认识到我省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存在体量小、不均衡、缺少领军企业和核心支撑等不足。 ”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提出,我省应当更大力度发展并推广工业机器人,打造安徽智造新名片,为创新驱动、转型发展增添新引擎。

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建议,科学制定全省机器人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,确定产业发展路线图、施工图。以芜湖、合肥等城市为重点,以完善机器人产业链为着力点,进一步做优做强龙头企业。推进建立产业联盟、知识产权联盟等,推进产学研合作,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,以机器人本体制造企业为龙头,联合核心零部件和系统集成企业,共同开展伺服电机、减速器、驱动器和控制器等机器人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攻关。引导龙头企业长远规划,通过技术、人才、服务、创新等途径转型升级。整合上游零部件企业和下游系统集成商,发挥渠道、价格等方面优势,低成本解决企业个性化需求,为打造自主品牌赢得先机。

“从省级层面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,加大省市联动。 ”致公党安徽省委员会提出,完善科技创新、投融资等服务体系,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、技术资源,建立创新能力强、运行机制灵活、开放共享的公共研发平台,为机器人产业提供研发、设计、试验验证、检测认证等服务。各地也要围绕机器人产业发展制定配套政策,注重资源整合,加强省市联动,从加大资金投入、扶持自主创新、加强考核激励等方面完善政策体系,为机器人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。

搭上技术“快车道”传统产业再升级


“信息化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,为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供了便捷和高效,带来了新机遇。要以《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》为指导,以智能制造助力我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。 ”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提出,开展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试点,建设一批智能工厂,加快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、数字家庭应用示范产业基地建设等,推动“智能制造”。大力整合省内公共服务资源,积极构建包括智能制造与系统技术研究中心、公共服务平台、物联网示范中心等服务平台,涵盖技术研发、市场服务、投融资、人才、业务代理等各领域,着力培育“智造”生态产业链,致力于培育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。

“在政策层面多措并举,吸引大量高层次人才来皖,为我省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。 ”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认为,只有进一步加强国际科技合作,有效利用全球优质的创新资源和先进的技术成果,自主创新和智能制造才能站在更高起点上。

九三学社安徽省委员会建议,支持企业及高校院所建立持续、稳定、有效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。在新能源汽车、智能语音、智能制造、机器人、量子通信、新材料、生物育种等领域建设一批国际联合研究中心、国际技术转移中心,支持合肥中德国际创新园建设。在广泛集聚、利用全球科技资源的方式上不断创新。吸引海外知名高校、研发机构、跨国公司到我省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发中心,支持我省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建立研发机构。吸引海外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来我省创新创业。支持企业、高校院所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 (装置)建设。不断丰富、拓宽我省企业及高校院所与国外同行交流、对接的渠道。针对重点国家、重点领域,组织技术对接会,支持我省有条件的企业及高校院所在我省主办、承办国际技术研讨会。